• 注册
  •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关注:405 内容:89

    ​上海初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19
    • 初中语文
    • Lv.11
      黑凤梨

      一、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知识点1.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如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爸爸的去世。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知识点2.标题的作用。

      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

      1)作为全文的线索;

      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

      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

      4)反映作者情感态度;

      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

      6)一语双关。

       

      知识点3.标题的好处与妙处。

      这种题型实际上是上面两种题型的综合式

      从两个方面答题

      1、标题的含义(一般答深层含义2、标题的作用

       

      知识点4.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

      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走向生活》;

      2)用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短语作题目:《鲁滨逊漂流记》;

      3)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作题目:《灯光》;

      4)用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特定时间、地点作题目:《在仙台》《景阳冈》;

      5)用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事情、物品、地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

      ★…此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知识点5.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要完成此类题目,必须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情感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来答。

       

      二、记叙文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知识点1.说出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答题思路:结合句子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 词语表达的情感

       

      知识点2.说出该词语的妙处或者表达效果(含义 + 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 + 词语的语境义 + 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知识点3.重要的句子的类型

      1)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关键性影响的句子。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5)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句子,即“文眼”;

      6)表达形象生动独出心裁的句子;

       

      知识点4.重要句子的设题方式。

       (1)画线文句的理解;

      2)某句独立成段有何好处;

      3)开头或结尾某某句的含义和作用;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5)作者写某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6)如何理解某句话的含义;

      7)某句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8)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某句话;

      9)某句在内容上或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10)反复出现的句子的表达作用;

      11)矛盾性的句子的表达作用。

      ★ 其实都是在问某句话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其实句子的含义分析,最终也是句中的个别的词语的含义分析,侧重意思,不在于作用。如果问题中还问了目的和作用,那我们除了考虑这句话在内容上的表达作用之外,还要考虑在结构布局等方面的作用。有修辞方法的句子,还要考虑修辞的作用

       

      知识点4.方法指导——总的原则

      一是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二是整体感知是前提,抓关键词是重点,“瞻前顾后”是要点

      具体方法:

      理解句子含义,要联系上下文

      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作品的背景

      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

      要联系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思考作者在句子中想要告诉读者哪些信息。

       

      三、记叙文句子赏析题例析

      赏析(理解,分析作用)句子的答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即结合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

      这一步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中心不离背景”。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作架空分析。

      第二步:分析句子在结构、艺术形式上的作用。

      (一)修辞句:

      方法:明确本体和喻体,把本体和喻体代入句中,用自己比较通俗的语言复述句子的意思。

      常见答题形式:

      运用XXX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XXX的特点,表达了作者XXX的思想感情。

       

      (二)从描写的角度

      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方法:本句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

      (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2)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方法:本句从听(视、嗅、味、触觉)的角度+具体内容的分析

      例:指甲里全是黑泥,五个手指头像刚从炭灰里抽出来。而那手背上,食指、小指上,已经绽开了好多裂口,有的结成了血痂,又蒙上一层黑色,有的还可以看到红红的血口。——《你震撼我的心灵》

       

      (三)其他句式

      方法点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

      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如果出现在篇首或段尾,则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反问句:加强语气。

      感叹句:抒情强烈。

      排比句:层层深入,增强语势(气势磅礴)。

      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总结:

      写景句:修辞+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突出等)+景物特点(情态、样子)+情感

      写人句:修辞(人物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等)+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突出等)+性格特征(心理、神态等)+情感

       

      四、记叙文表达效果之描写

      知识点1.人物描写的作用

      人物描写分为: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1、肖像描写:包括外貌描写与神态描写。

      2、语言描写:

      1)语言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2)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3)语言描写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要在描摹语态,叙写对话过程中表现出“这一个”的个性特征来。

      4)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后,语言描写要生动、简洁,力忌八股调、学生腔。

      3、动作描写:是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动作描写同样要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

      4、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人物描写作用的要点:

      体现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动作特征;

      反映了人物的生活处境,身份地位,文化层次;

      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情感,烘托了人物性格形象,凸显了文章主旨。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知识点2.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补写人物心理活动,要求符合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结合相关环境、扣住文章主题。

      知识点3.概括文中人物心理活动

      根据文章故事情节发展,结合人物身份等进行概括。

       

      知识点4.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1)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2)社会环境: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气候状况等)

      2)渲染气氛(氛围)

      3)烘托人物的心情

      4)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5)突出文章中心主旨

      6)引出下文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五、文的结构思路

      记叙文思路和结构:

      文章的思路就是作者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连贯地有条理地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和脉络。思路是文章结构的基础。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注意理清作者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知识点1:记叙文的思路结构——顺叙:

      顺叙,即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有时也可以按作者的观察顺序来写。

      如何把握:

      ①时间推移分段法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

      ②空间转换分段法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

      ③情节过程分段法按照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的过程来划分;

      ④内容性质分段法按照文章内容的不同角度来划分;

      ⑤结构特点分段法按照“总—分—总”的逻辑顺序来划分。

      ★…综上可知,记叙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文。

       

      知识点2:记叙文的思路结构——倒叙: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阅读时要注意倒叙和顺叙交换处的句子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倒叙的作用一般为:

      ①开篇点题,突出中心;

      ②使内容集中,结构紧凑,对比鲜明;

      ③结构变化,使叙述波澜起伏;

      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知识点3:记叙文的思路结构——插叙:

      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的情节的叙述,插入相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插叙的作用一般为:

      ①补充交代具体内容,为后文作铺垫,使叙述更加完整;

      ②使文章脉络清晰;

      ③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能够更好地突出中心。

      【注意】顺叙、倒叙、插叙三者之间有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以第三者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

      顺序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条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倒叙

      1.先写结果,后写起因经过

      2.看到眼前的东西引起回忆

      3.先写热闹场面,再写起因经过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插叙

      在原先的叙事中插入一段内容(多回忆)

      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丰满。补充交代…  突出交代人物…品质 为下文…做铺垫

       

      知识点4:把握记叙文思路技巧

      注意标志性词句,抓关键词句。

      标志性的句子如过渡句、中心句等,标志性的词语如不仅……而且”、“”、“还有”、“但是”等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等等,在阅读的时候有意识地注意这些标志性词句有助于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

      1)找过渡句

      记叙文在记叙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时,一般喜欢用过渡句来衔接上下文。因此可从过渡句上入手来理清文章思路。

      2)找切换点

       

      六、记叙文阅读句段的作用

      句子或段落在结构方面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结构上分为开头、中间、结尾。

      开头: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奠定文章感情基调……

      中间: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环境描写、插叙……

      结尾: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七、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一)表达方式:

      记叙: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所做的叙说和交代。它是记叙文的基础。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或景物。好的描写可以使记叙文逼真传神,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抒情:抒发和表达作者的感情。记叙文中的抒情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议论:作者对某个对象发表见解,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记叙文中,它能升华文章主题,画龙点睛。

      说明:用简明的语言真实的反映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或事理。记叙文中一般不常用。   

       

      知识点1:问划线句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

      描写刻画人或景,叙事生动又传神;

      抒情接或间接,故事感人引共鸣;

      议论评价人或事,作者观点要显示;

      说明一般不常用,简明扼要写特征。

       

      知识点2: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见前面】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变化的具体状态做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分为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和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语言特点

      阅读记叙文,要关注语言特点。一般而言,记叙文的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知识点1:品味词语

      注意某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准确、生动、传神,通过这些词语的品味揣摩,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阅读时,重点关注人物描写的一些词语,如表示人物动作的动词、表人物情态的形容词和副词等。

      比如题型:词语的调换

       

      动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准确、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对象……所以……

      形容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对象……所以……

      副词: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对象……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围),换了之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知识点2:揣摩语句

      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常规句与变式句,肯定句与否定句,在表情达意上有不同的效果。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表达的语气不同,表达效果也就不同。

       

      知识点3:领会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记叙文经常会运用一些修辞方法来增强语言表现力。尤其是描写性的语言,往往离不开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阅读时应关注这些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

      1.明确所用修辞手法。

      2.归纳答题模式。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6) 反问:态度鲜明,增强xx语气,强烈抒发了xx感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7) 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xx特点,反衬了xx。

      8)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9)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注】以上列举的这些,只是我们常规的一些“帽子”,任何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不论是前面的“帽子”,还是后面所要表达的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切不可死板硬套。

      3.解题步骤

      修辞手法+对象特点+表层含义+作者的情感(情感是关键)

       

      知识点4:语言风格

      文章的语言风格各有特点,有的豪放,有的柔婉;有的简约,有的繁丰;有的明快,有的蕴藉;有的朴实,有的藻丽;有的幽默,有的庄重。对不同的语言风格要有所感受,尤其对朴实的语言,要注意体会。要把语言风格与表现内容关联起来,从表达的需要来把握语言的风格。

      ★…中考直接考查语言特点的题型有:品味词语的表现力,理解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理解修辞的表达效果,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赏析,等等。

       

      八、把握文章主旨

      记叙文的主旨,即它的主要用意,意义或者目的所在,也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各种描写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文章主旨包括多个层面:

      1、文中想要说明的道理

      2、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

      3、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

      4、作者对某种社会现实的看法;等等。

      阅读一篇记叙文须把握其主旨,才算真正读懂文章。

       

      知识点1:分析文章标题来判断主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文章的主旨。如《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题目就能告诉读者如下初步信息:这篇文章是写来赞美白杨的。故通过对标题的分析能初步确定文章主题。

       

      知识点2:分析文中关键句来判断主旨

      文章当中有一些关键句段能够展示文章的主旨,这些关键句段可从如下方面来分析。

      1、文章的开头/结尾句或者。很多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或者段落都起到提示文章主旨的作用,文章开篇常常点题,一些开头会用到一些警示性的语言,对我们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有启示性作用。而许多结尾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并且某些结尾本身就直接点明了文章中心,在阅读中重点抓住这些东西,对把握文章中心很有帮助。

      2、文章中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一般情况下,记叙文的议论句以及抒情句都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作者常常会在这些句子当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阐述道理,或抒发情感。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句子。

      3、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句子。一些文章为了强调某种想法或道理或情感,往往使某个句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好几次。这个句子通常情况下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对理解文章主旨有极大帮助。

      4、文章中主要人物的语言。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描写人物形象,而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标志,作者很可能把中心思想放在人物的语言中表达。因此要注意在分析人物语言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尤其是人物对话中涉及到某种情感或者某种感悟的句子。

       

      知识点3:通过分层归纳大意归纳文章主旨

      对于一些不容易看出主旨的文章,可根据文章结构将文章分层,然后将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可以指出作者借此抒发的思想,情感,或者道理。

       

      九、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指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还包括人物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

      常见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几种:

      知识点1:

      “六要素”综合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知识点2:

      关键词语提炼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

       

      知识点3:

      段意合并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段意、层意的概括

      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步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大脑也就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诸文字而已。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

      1)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

      2)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3)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

      1)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

      2)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

      3)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知识点4:

      去粗取精法。即在概括的时候,找准与原因或条件相关联的词句,去除不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保留极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的、能够揭示事物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词句。

       

      十、其他相关题型

      知识点1: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便于情感交流,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知识点2: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知识点3:记叙文的一般行文规律

      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引用名言、警句、诗歌,突出中心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G、倒叙

      2)常见的结尾方法:

      自然交待结果;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翻出新意;创造气氛,激励感情,引人深思。

      3)其他方面

      过渡与照应:过渡犹如桥梁,把文章前后内容连接起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照应是指文章后面对前面内容作必要的回应。文章过渡、照应得好,才能使文章前后连贯、首尾一致。

      场面:人物活动构成的画面。要突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细节:对人物某些典型的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典型的细微事件的描写。细节描写有助于细致的刻画人物性格。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有时在开头和结尾出现,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中心;有时穿插在记叙的中间,或渲染气氛,或揭示事物的意义。

       

      习题练习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8分)

      火车上的故事

       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 sù mèi ]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轶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领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 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

      ⑦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題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万分生气地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 ”稽查员淡定地回应。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 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著.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给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 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 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17.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sù mèi ]       

      18.老编辑的情感、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阅读选文将空格补充完整(每方框填一字)。(4分)

          笑意全无→ 脸色难看→ ¨¨¨¨→万分生气→¨¨¨¨

       

      19.你认为A、B两句的表达效果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4分)

      A.霎时,甜 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

      B.霎时,各种味儿,交缠在一块儿,充满了整个车厢。

       

      2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第8节划线句是对女人的心理描写,体现出她的待人热情,乐于助人。

      B.第8节划线句体现出的女人的形象与前文不拘小节、粗心大意的形象相矛盾。

      C.第9节划线句是对女人的语言描写,体现出她的自以为是,不顾他人的看法。

      D.9节划线句与第7节中“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 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一句话相照应。

      21.请揣摩文中“我”的心理,用一两句话续写结尾。(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8分)

      17.素昧(2分)

      18.1)心生怀疑 (2分)   (2)  感激愧疚(2分)

      19. A句表达效果好(1分)。“甜的、酸的、咸的、辣的”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味道多、杂。(2分)“扭扭捏捏”、“猥猥琐琐地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多种零食的味道充斥着整个车厢2分),(两种修辞及作用全写给3分)引人反感。B句较平淡,没有这样强的表达效果。(共4分)

      20.D4分)

      21.例如:那女人乐于助人、热情无私、开朗大度、坚守自我的品质弥足珍贵,我们不能以貌相人啊!(4分)

      【解析】考查结尾处的“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一句的含意。要联系本文的主题来理解这句话,然后用简洁的语言续写结尾。

      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

      潘向黎

      ①上苍厚我,从初中开始,听父亲在日常中聊古诗,后来渐渐和他一起谈论,这样的好时光有二十多年。我们父女两人看法一致的时候很多,也有一些是同中有异,最大的差异是对杜甫的看法。

      父亲觉得老杜是“诗圣”,唐诗巅峰。而当年的我,作为满心梦幻的少年,怎么会早早喜欢杜甫呢?父亲对此流露出轻微的面对“无知少年”的表情,但从不说服,更不以家长权威压服,而是自顾自享受他作为“杜粉”的快乐。

      他读书读到击节处,会来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杜诗;看电视里不论哪国的天灾人祸,他会叹一声“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还是杜诗;而收到朋友的新书,如果他的评价是以杜甫的一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开头,那么说明他这次激动了,那么他与朋友的电话通常会打一个小时以上。

      父亲喜欢马,又喜欢徐悲鸿的马,看画册上徐悲鸿的马,有时会赞一句:“一洗万古凡马空,是好。”有时对着另一幅徐悲鸿,他又说:“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着实好。”我听多了他的以杜赞徐,不由想:他这“着实好”,到底是在赞谁?好像还是赞杜甫更多。

      父亲有时没来由就说起杜甫来,用的是他表示极其赞叹时专用的“天下竟有这等事,你来评评这个理”的语气——“你说说看,都已经‘一舞剑器动四方’了,他居然还要‘天地为之久低昂’。”他右手平伸,食指和中指并拢,在空中用力地比划了几个“之”,也不知是在体会公孙氏舞剑的感觉还是杜甫挥毫的气势。然后,我的父亲摇头叹息了:“他居然还要‘天地为之久低昂’!着实好!”我暗暗想:这就叫“心折”了吧。

      晚餐后,父亲常常独自在书房里喝酒,喝了酒,带着酒意在厅里踱步,有时候踱着步,就念起诗来了。最常听到的是“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他总是把“哭”念成“阔”的音。有时候夜深了,我不得不打断他的“牵衣顿足拦道‘阔’”,说:“妈妈睡了,你和杜甫都轻一点。”

      十年前,父亲去世,我真正懂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几句的涵义。可是我宁可不懂,永远都不懂。父亲是如此的喜欢杜诗,于是,安葬他的时候,我和妹妹将那本他大学时代用省下来的伙食费买的、又黄又脆的《杜甫诗选》一页一页撕下来,仔仔细细地烧了给他。有一天我无意中重读了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读到“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我有如冰炭置肠,倒海翻江。就在那个秋天的黄昏,我甚至没有觉得我心酸我感慨,眼泪就流下来了。奇怪,我从未为无数次击节的李白、王维流过眼泪,却在那一天,独自为杜甫流下了眼泪。原来,杜甫的诗不动声色地埋伏在中年里等我,等我风尘仆仆地进入中年,等我懂得了人世的冷和暖,来到那一天。

      我在心里对父亲由衷地点头:你说得对,老杜“着实好”!

      此刻的我,突然担心:父亲在世的时候,已经知道我也喜欢杜甫了吗?我品读古诗词的随笔集在三联书店出版,已经是2011年,父亲离开快五年了。赶紧去翻自己第一次赞美杜甫的短文,是2004年发表的,那么,父亲是知道了的——知道在杜甫这个问题上,我也终于和他一致了。真是太好了。                               (注:本文有删节)

      17.解释第段加点词“厚我”:             (3分)

      18. 概括父亲作为“杜粉”的具体表现。(6分)

        ① 父亲读书、看电视、收信时都要吟颂杜诗。

        ②      

      ③                                

      ④                                

      19. 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4分)

       

      20.对第⑨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我”的担心表现出“我”的懊悔。懊悔当年是个“无知少年”,不懂得杜甫的好。

      B. 父亲逝世于2006年,“我”的文集发表于2004年。因此父亲生前已经“知道”了。

      C. “终于”表现出“我”的庆幸。庆幸“我”当年终于和父亲一致,喜欢杜甫的诗歌。

      D. “真是太好了”饱含深情地赞美“我”如今具有了和父亲一样的品味,懂得了杜诗。

      21. 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本文题目“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一句的含义。(4分)

       

      答案:

      17.厚待我(或待我很好)  (3分)

      18. (6分)每空2分② 父亲赏画时以杜赞徐(或父亲赏画时吟诵杜诗)。       ③ 父亲赞叹杜诗写出了公孙氏舞剑的气势(或父亲有时没来由就说起杜甫/父亲为杜甫的诗而心折)。④ 父亲晚上独自在书房里喝酒吟杜诗。

      19. (4分)①此句以诙谐幽默的语言 1分(或此句以“杜甫”指代“杜甫的诗”,颇为有趣)

      ②写出父亲晚上独自吟诗的时间之晚声音之响 1分,答出1点即给1分③表现出父亲对杜甫的痴迷 2分 (或表现出父亲与杜甫已成为了精神上的莫逆之交)

      20. D(3分)  

       21. (4分   人至中年经历了丧父的巨大悲痛之后,我终于读懂了杜诗;  2分读懂了杜诗对人世冷暖的深刻表达(或读懂了杜诗中悲天悯人的情怀);1分 表达了对父亲深刻的理解与深切的思念 1分 

       

       

      古董商马爷(有删改)            余显斌

      ①马爷也就五十来岁年纪,身板笔直,一点儿也不老,可人人都喊他马爷,喊着喊着,马爷的名声,也就传了一条街,继而传遍整个鹭岛。

      ②马爷开着一处古董铺子,在桥的另一边,一片绿色掩映着,木门搓了核桃油,上了生漆,红润润的,一片古朴雅致。马爷的生意很红火,人来人往的。红火的原因,大概是马爷为人宽厚。一次,有人拿了一个酒壶放在柜上,说要一万块钱,等着急用。马爷走过来,拿起壶看看,袖中伸出三根手指一笑道:“给三万。”他解释,这壶是明朝的,值这个价。说着,马爷慢慢用绵纸擦着壶底,擦着擦着就擦出了一点隐隐的字迹,蘸了墨一拓,是“嘉靖”两字。他告诉对方,这是老古董,反悔还来得及,实在要卖,三万块。对方见了,连连鞠躬感谢,拿了三万块钱走了。

      儿子埋怨说:“爸,你咋告诉他实情啊?”

      ④马爷回头看看儿子说:“咋的,想昧良心啊?”

      ⑤马爷的生意红火,还有一个原因,他是业内高手,啥古董到了他的手里,看看,摸摸,嗅嗅,或者敲敲,是真是假,什么朝代,一清二楚,很少有错。

      ⑥就说那次吧,鹭岛古董权威张老板来访,两人坐下,一人一杯绿茶,一边随意地啜着,一边谈天说地,很是投机。然后,张老板慢条斯理地拿出一把折扇,唰地一声打开,檀香扇骨,白绢扇面,上面填词一首道:“人去也,人去小棠梨。强起落花还瑟瑟,别时红泪有些些,门外柳相依。”旁边有兰草数茎,修长如带,随风yáo yè。几朵兰花,绽放如蝶,清淡雅致。张老板微笑着解释,近日行走老街,淘得一明清闺阁折扇,打开一看,竟然为河东君柳如是手书,不胜欣喜,特意携来,与兄共同品赏。

      ⑦马爷双手接过,拿在手里细细一看道:“张兄大概早已看出此为赝品了吧?”

      ⑧张老板眉毛一挑,低声问道:“怎讲?”

      ⑨马爷吱儿喝一口茶,侃侃而谈,明清闺阁折扇最是典雅精致,为扇中极品,其中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李陀那的,扇面书法或娟秀,或工巧,或清新,千金难求。可是,柳如是的则反之,河东君虽为红粉佳人,却有壮士之气,健儿之志,故其字虽娟秀,却内含筋骨;表面虽柔美,内里却不失端庄方正,有王昭君出塞之势,公孙大娘舞剑之韵。而此扇书法秀媚,低徊掩映,绝非河东君的。

      ⑩“就这点?”

      11“河东君擅画楼台高柳,绿水长天,兰花小品,非其所长。”

      12张老板听了,放下茶杯,站起来对马爷拱手一礼,呵呵一笑,挥手而去。此后见人就说,这个马爷,是个业内高手,让人佩服。

      13最让人佩服的,还是另一件事。

      14那天早晨,雾气浓浓地蔓延着,遮着房子、街道和树木,也遮着来去人影。马爷早早起来,提着个袋子,和儿子一起走出去。这时,一辆三轮车驶来,从他身边擦过,人没挨着,他手里的袋子却被撞着了。咔嚓一声响,打开来一看,里面的那个罐子碎了。开三轮车的忙跳下来,用手掌搓着衣服,连连说对不起,多少钱,我赔。马爷的儿子在旁边气呼呼地道:“你赔?你以为这是……”马爷回头看了一眼儿子,拦住他的话头,笑着道:“值不了几个钱,也就是一个腌菜坛子。”

      15开三轮车的听了,吁了一口气,擦了一把汗,问多钱啊。

      16马爷想想道:“给一百块吧。”

      17那人从衣袋里拿出一个包,仔细打开,找出一把票子凑够一百块,放在马爷手里,连连拱手,转身上车走了。马爷儿子等着对方走远了,不满道:“爸,那可是几万块钱的一个康熙朝的罐啊。”

      18“几万块钱在我们不算啥,在他就是一年的收入,如果要赔,这一年他家咋生活?”马爷问儿子。

      19“可你为啥又要一百块钱啊?”儿子不解。

      20“免得他心存愧歉啊。”

      18. 看拼音写汉字(2分)   随风摇yè(        )

      19. “拱手”除了是一种礼仪动作,在特定情境中也可传递出人物的心情。小说第12段中张老板的“拱手一礼”表达了他         ;第17段中三轮车夫“连连拱手”是为了表达       。(4分)

      20. 小说第14段开头的画线句运用了       描写,其作用是                   。(3分)

      2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9分)

      马爷受人尊敬的三件事

      特点

         (1)   (2)    

          为人厚道

      面对有意考验品鉴眼光的张老板,  (3)    

         (4)

      面对撞碎康熙朝罐子的三轮车夫,马爷谎称它是腌菜坛子只要赔一百块。

         (5)  

       

      (二)记叙文(18分)

      18.曳(2分)

      19.对马爷品鉴眼光的佩服/尊敬;对撞碎罐子的歉意(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20.环境(1分)交待雾气重能见度差的环境特点(1分)引出下文三轮车夫撞碎罐子的情节(1分)

      21. ⑴ 面对等钱急用的客人,(1分)

      2)马爷告知酒壶为明朝古董(酒壶值三万的实情)。(2分)   

      3)马爷断定折扇并非柳如是(河东君)所书(2分)

      4)学识渊博(鉴赏力强)(2分)

      5)宽容大度(善良仁义)(2分)

      Lv.4
      黑凤梨
      赠送了礼物[小星星]
      回复
      Lv.2
      转发了
      回复
      Lv.2
      转发了
      回复
      Lv.2
      转发了
      回复
      Lv.16
      黑凤梨
      购买了
      回复
      Lv.16
      黑凤梨
      技巧
      回复
      Lv.14
      黑凤梨
      收藏
      回复
      Lv.1
      黑凤梨
      有用,棒!
      回复
      Lv.1
      黑凤梨
      转发了
      回复
      Lv.13
      黑凤梨
      谢谢分享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发布内容
    • 做任务
    • 实时动态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