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我们如果对父母教育方式有所不满,一定会在心里默默地说,“等我有了小孩,我才不会这样对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其实己所欲也勿要施于人,因为很多你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都在不知觉中陷入了误区。今天就来谈谈那些显而易见却又相见恨晚的经验。
过分溺爱
爱得无原则,孩子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太阳,成了家里的独裁者,东方不败。
严厉专治
在观念上没有做到尊重孩子,管教孩子的态度居高临下。到后来爸妈一个严厉的眼色就能让孩子双腿发软,忍不住跪下。
期望过高
很多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表现为目标过高,错误的认为孩子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顾孩子的实际,盲目的定发展目标,有的要求孩子超过村里学霸,有的要求孩子比老爸做的更好,有的甚至要求孩子超过华罗庚……
重养轻教
许多父母节衣缩食,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忽略孩子的心理关爱。其实物质上匮乏一点没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如果孩子什么都不缺,他就该缺乏斗志了。
重智轻德
许多父母都把自己的精力花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忽视对子女思想品德修养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专注算计别人二十年,这能好吗?
重智轻能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识,在当今时代人有一定市场,许多父母不愿意子女一辈子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于是督促孩子以拿到文凭作为第一目标。这一点我妈妈每天都在检讨,小时候,为了让我能一鸣惊人,她让我天天学习而不允许我做家务,结果现在还是不会做家务……
轻视自律
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积极严格,完全是军事化管理,而对自己完全是退休干部疗养院管理。咱们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咱们自己躺在沙发上抱着狗狗吃着薯片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却要求孩子饿着肚子专心致志地做题,能行吗?
包办代替
父母不明确自己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不懂得作父母的责任应当更多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代替。有的家长说:“我一大早起床给孩子做饭,叫他起床,帮他穿衣服,放学后要陪他做作业,检查作业,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这颗心全给了孩子。”这样的父母似乎不在少数,然而您却做过头了。真正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要代替。
忽视身教
言传、身教同样重要。很多家长忽视身教,甚至身教于言教相互矛盾。我爸爸就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每次我全家吃饭,我一说话就会被他用反导系统拦截:“吃不言,睡不语,吃饭的时候哪来这么多话?话说多了不好,孔子都说了,君子要敏于行而讷于言,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有一个曾曾曾曾…曾孙子叫做孔庆东,在北大教书,北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创办于很久以前,北大的旁边是清华,清华有许多老师去国外的孔子学院教汉语去了,孔子说。。。。”你看看,我爸爸自己都这样,我能好到哪儿去呢。
那么,当今父母如何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呢?
1.父母应加强学习,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孔子又说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教,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完成教育孩子的重任。不要盲目追求近期教育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
2.孩子在家庭养成的行为习惯往往伴随他的一生,家庭中形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是青少年儿童成就人生的基石。
3.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很重要,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言语和情感交流,保证孩子在幸福地环境中成长。
陶行知说:我们对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毛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拔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教育孩子是一场修行,咱们一起努力!